专访德国学者勒歇尔: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利好欧洲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法兰克福3月11日电(记者 沈忠浩 左为)不设经济增长具体量化目标,突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共享等……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所传递的新发展理念给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教授霍斯特·勒歇尔留下深刻印象。他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将给欧洲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红利。
勒歇尔表示,对国际投资者来说,相较发达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坚持制定五年规划使中国的发展更具可预见性,也更透明。
“不设国内生产总值(GDP)具体增长目标是一个重要变化。”勒歇尔指出,这意味着中国将获得更大空间,使经济增长更可持续、更平衡。
勒歇尔注意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他认为,中国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升消费规模与质量将给欧洲企业创造巨大机遇。
“中国累积了大量对高端消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就外国企业而言,到中国设立工厂和办事处将更加重要。”勒歇尔说。
勒歇尔指出,“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关键。”他赞赏中国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并表示欧中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潜力同样巨大。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能力已领先于欧洲平均水平,德国乃至欧洲的企业在该领域与中国企业加强合作有好处。”勒歇尔说,德国在制造业、化工等方面实力较强,与德国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开发也将令中国企业受益。
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勒歇尔表示,中国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雄心勃勃,欧中在该领域有“非常多共同利益”。他指出,绿色金融、零污染生产方式等将成为欧中绿色合作的具体切入点。
“环境污染跨越国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勒歇尔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关乎每一个人,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勒歇尔表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去年底如期完成,给未来欧中合作奠定重要基础,也让他对欧中合作前景更加乐观。
“大众、巴斯夫等德国大型企业非常高兴看到这一重要进展。”勒歇尔说,中国一方面加强内部市场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扩大对外开放,缩减负面清单,将进一步激发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追赶中国市场发展机遇的动力。
2020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以来中欧、中德贸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德国记者经常问我,我们是不是太依赖中国了?”勒歇尔说,这是无稽之谈。“做生意总是相互依赖。拒绝依赖,就没有贸易”。
“德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贸易对德国的发展,特别是就业,非常重要。”勒歇尔说,德国工业企业、贸易协会等非常高兴看到德国与中国保持大量贸易往来。他认为,这种商业上的相互依赖“绝非坏事,是好事”。